對出院患者追蹤兩年,國內首次發現23個長新冠標誌物

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團隊最新發現23個長新冠蛋白標誌物,將有助於長新冠高危人群早期識別,為研究長新冠的機制提供分子層面的線索。近日,該研究在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子刊上發表。

研究團隊介紹,全球既往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中有10%存在長新冠,影響涉及多器官系統。長新冠的機制假說包括感染後組織中殘留的病毒、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與宿主蛋白交叉反應引起的自身免疫等,但這些假說仍需要進一步驗證。

目前長新冠的診斷和治療仍具有挑戰性,缺乏早期識別及干預的生物標誌物。蛋白組學是發現長新冠相關生物標誌物的重要途徑,但既往發表的新冠病毒遠期蛋白組學研究隨訪時間較短,且往往缺乏與臨床表型數據的整合分析。因此,從更長的時間維度揭示新冠患者生物過程恢復模式、探究可能影響新冠患者遠期預後的重要蛋白質,對於研究長新冠機制至關重要。

中日友好醫院曹彬團隊、北京協和醫院黃超蘭團隊、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張定宇團隊聯合開展研究,納入181名2020年1月至5月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出院的新冠患者,並與年齡、性別相匹配的181名未感染新冠的人群進行社區對照,對出院的新冠患者發病後六個月、一年、兩年3個時間點及社區對照的血漿樣本進行蛋白組學檢測。

研究團隊發現,新冠患者發病後兩年存在4種主要的生物過程恢復模式,包括與神經元生成和分化相關的通路在感染後2年內持續受到抑制等。最終,以多系統表型驅動在4種生物過程恢復模式的重點通路中,研究團隊獲得23個有潛在臨床應用價值的長新冠蛋白標誌物,標誌物與肺功能、長新冠核心症狀等相關聯,這將有助於長新冠高危人群早期識別,並為新干預措施的研發提供靶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