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國家公祭日,他們有話要說

2023年,

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6周年。

86年前的“12·13”,是國殤,

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沉重一頁。

86年過去了,

那段歷史不能忘!不敢忘!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紀念碑。泱波 攝

今年的12月13日,

是第十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年復一年的國家公祭,

人們撫慰傷痕,

銘記不能忘卻的痛。

我們採訪了10位相關人士。

他們中,

有的在南京大屠殺中失去至親、

身負傷痛,

卻始終致力於傳遞歷史真相、

播撒和平之種;

12月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舉行。泱波 攝

有的身為倖存者後人,

聽著家族的悲痛故事長大,

如今選擇背負歷史前行,

把歷史記憶傳承下去;

有的大力推動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祭奠,

上升為國家公祭儀式,

以國之名悼念遇難同胞;

有的堅持近20載在海外打撈真相,

搜尋南京大屠殺的史實鐵證……

他們以實際行動告訴世人:

銘記南京大屠殺史實、

祭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是家事,

是國事,更是天下事。

12·13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

“我想告訴年輕人,和平、和平、和平,永遠要和平!”

86年前的冬天,侵華日軍在南京燒殺搶掠、大肆屠戮,夏淑琴一家九口人中的七口人被殘忍殺害。夏淑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中,至今身上留有傷疤。

夏淑琴數十載堅持為歷史真相奔走。1994年,夏淑琴前往日本,成為戰後第一位赴日控訴南京大屠殺暴行的倖存者。2006年,因日本右翼作家污蔑其是“假人證”,老人憤慨赴日應訴,並當庭反訴對方侵犯名譽權,官司最終大獲全勝。

夏淑琴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九年前為‘國家公祭鼎’揭幕的時候,想到那些死去的同胞們,我心裏像刀絞一樣,很難受,說不出話。我還要好好活下去,謝謝大家幫助我們,把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講給更多人聽,我就能對得起那些死去的同胞們。”

12·13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劉民生

“我要把這段悲慘歷史講給後代聽,講給不知道這段歷史的人聽。”

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時,劉民生年齡雖小,卻依稀記得那段慘痛的記憶。“父親被抓走的時候,幼時的我根本沒想到,這竟是最後一面。”

“在難民區,父親抱著我,母親抱著妹妹。當時在戶外,天氣又冷,我就哭了,結果日本兵端著刺刀,在我腿上刺了一刀,至今右腿上還留有傷疤。”

劉民生說:“我們要共同把這段歷史記住,共同捍衛世界和平。 ”

12·13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艾義英

“國家越來越好,就是靠你們年輕人,希望你們珍愛和平。”

南京大屠殺期間,艾義英的6位親人被日軍殺害,其中包括她的父親。

“日本兵來抓人,我當時哭著抱著爸爸的腿,說‘爸爸你不能走,你走了我怎麼辦’,但是後來,他再也沒能回來。”

今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牆前,艾義英獻花時幾度哽咽,“我年紀大了,以後不一定能來了,我來不了,下一代會代我來,一直都會來。”

12·13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艾義英之子黃興華

“家事也是國事,我們的責任是把家庭這段歷史講給更多年輕人聽。”

往後,會代替艾義英來的,是她的兒子黃興華。

隨著時光流逝,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的重任落在後人的肩上。2022年8月,首批共13名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獲得認證,黃興華是其中之一。

黃興華說,作為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自己有責任把這段家裏的歷史向後代、向社會講述,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12·13

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曹玉莉

“我們會永遠牢記歷史、不忘過去。”

曹玉莉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夫婦曹洪泰、張翠英的女兒,也是第二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之一。

曹玉莉回憶,“每每想起這些傷心往事,父母就悲痛欲絕,哽咽不止。幼年的經歷對他們來說是一輩子都揮之不去的惡夢。”

曹玉莉說:“我們肩負責任和使命,要讓更多的人瞭解南京大屠殺史實和真相。”

12·13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的外曾孫李玉瀚

“我有責任把我們家的故事、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講述給更多的人聽。”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的外曾孫李玉瀚是首批13名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中年紀最小的。儘管剛滿13周歲,他已經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當了好幾年的講解員。

這個自認為已是小男子漢的孩子感到肩上擔子很重,“我有責任把我們家的故事、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講述給更多的人聽。”

12·13

國家公祭日首倡人趙龍

“使世界永不忘記,讓國人永世銘記,正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意義所在。”

首個提出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是時任全國政協常委、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趙龍。他在2005年全國兩會期間,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將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國家公祭日的提案》。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舉行公祭活動,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

在趙龍看來,使世界永不忘記,讓國人永世銘記,正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意義所在。

12·13

美籍華人魯照寧

“夜深人靜時,當我翻看南京大屠殺資料圖片,就像走進歷史隧道,情緒很不好,有時會放聲痛哭。”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夕,魯照寧再次來到南京,將在海外新搜集的史料捐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捐贈,對他來說已是“停不下來”的慣性之舉。據其統計,近20年來,他向紀念館捐贈了近20次,捐贈史料超過兩千件(套)。

1937年侵華日軍攻入南京,大肆屠戮,魯照寧的二爺爺魯葆寅被日本兵開槍打死。家族中還有多位親人在侵華戰爭中死去。

打撈真相如在歷史隧道中“追光”。2004年,他通過中新社記者牽線搭橋,第一次向館方捐贈了其在海外搜集的南京大屠殺史料,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2024年,將是我捐贈生涯的第20個年頭,也是我的退休之年,我退休後希望能發揮餘熱,到紀念館當志願者、做英文翻譯,與更多國際友好人士一道‘追光’。”魯照寧說。

12·13

南京市長江路小學英語教師楊筱豔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展廳中的照片無論看過多少次,依然帶給我極大的心理震撼。”

“1937年冬,南京淪陷之前,一對年輕的夫婦帶著孩子和所有行李從江邊登船,離開南京。這對夫婦就是我的外公、外婆。”楊筱豔說,她是南京大屠殺親歷者的後代,也是教育工作者,為此感覺責任重大:要向下一代講述南京大屠殺史實,鞭策他們莫忘國恥、傳承記憶、自強不息,在孩子們的心中播下和平理念之種。

楊筱豔認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這些年來,她切身感受到,孩子們對南京大屠殺慘案的瞭解越來越多,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知曉度也越來越高。

12·13

曾領誦《和平宣言》的南京高中生

“對80多年前侵華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我通過影像資料看到同胞遇難、文明罹難,內心非常悲痛。”

2022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南京市中華中學雨花校區高中學生樂筱懿是《和平宣言》朗誦團的領誦。她表示,自己通過朗誦“走進”了那段歷史,心中種下了捍衛人類正義之夢。

“和平是多麼寶貴,每個人的生命都應當被尊重、溫柔以待。”樂筱懿說,她未來想成為一名法律工作者,為守護世界和平、捍衛人類正義、捍衛每個人的美好生活盡綿薄之力。

學生為名單牆上的名字描新。泱波 攝

昭昭前事,惕惕後人。

國行公祭,法立典章。

永矢弗諼,祈願和平。

中華圓夢,民族復興。

吾輩當自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