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外需低迷和不確定因素叠加的重重挑戰,2023年中國以人民幣計的外貿數據以微增收官。從中國內地各省份、城市,以及出口國別(地區)和商品結構等具體數據看,不乏挑戰,但也蘊藏著動力和機遇。
圖為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南沙碼頭。
省份10強:新面孔安徽
根據中國內地各省份的進出口數據,2023年前10強的主要位次沒有變化,廣東仍遙遙領先,進出口和出口增速分別高於中國全國增速0.1和1.9個百分點。江蘇進出口額仍居第二位,不過,出口已被浙江反超,位居全國第三。
近年來,浙江與江蘇的進出口數據差距逐漸縮小。2023年浙江出口增長3.9%,進口增長6.7%,分別領先中國全國增速3.3和7個百分點。
除了江蘇,進出口規模保持在前6位的中國內地5個省份均實現了正增長,并領先於中國全國平均水平。這五個省份為廣東、浙江、上海、北京和山東。
和這些沿海省份相比,四川與河南這兩個中國內陸省份,受到全球經濟形勢的影響較為明顯,進出口分別下降了4%和3.8%。連續12年位於中部第一的河南,2023年出口增長2.4%,而進口驟降13.5%。
在10強省份中,唯一的新面孔安徽,2022年尚排名第13,2023年憑藉“齊刷刷”的正增長數據上昇3位,“擠掉”了天津,佔據前10強的最後一個席位。
2023年,安徽進出口同比增長7.8%,增速在中國長三角及中部地區保持第一,高於中國全國7.6個百分點。安徽出口更是實現兩位數增長,增幅為11.3%,進口增長1.8%,分別高於中國全國10.7、2.1個百分點。
究其背後的原因,安徽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以及機電產品尤其是汽車出口的大幅激增是最為顯著的動力,成為與中國外貿趨勢一致的“優等生”。
2023年,安徽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4104.6億元,增長20.1%,增速高於整體12.3個百分點,佔比51%;對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其他成員國進出口總值2012.4億元,增長2.6%,佔比25%。同期,對前三大貿易夥伴歐盟、東盟、美國的進出口分別增長3.9%、增長2.5%、下降9.6%;對拉美、非洲進出口1243.3億元、384.5億元,分別增長7.6%和3%。
從產品結構來說,安徽2023年的機電產品出口比重接近七成,增長20.6%。其中,汽車出口714.6億元,增長118.3%,居中國第二位。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390.6億元,增長11.6%。電工器材、家用電器、船舶分別出口380.8億元、297.6億元、21.7億元,分別增長57.3%、9.1%、11.5%。
城市20強:杭州、金華上昇最快
從進出口規模城市排名看,中國20強中,2023年前9位沒有變化,上海、深圳、北京位列前三,蘇州、東莞、寧波、廣州、廈門、青島分列其後。從出口金額看,深圳穩居中國第一,已連續31年居中國內地城市首位;上海第二,蘇州第三。
10強城市新成員杭州,憑藉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6.1%、3.7%和11.3%的成績,排名較2022年上昇3位。同樣上昇3位的城市是原本排在第15位的金華,其增速更加明顯,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增長全部為兩位數,分別以12.6%、11.3%和20.9%的增速,大幅領先於20強其他城市。
這兩座上昇快的中國城市,有一些共同點,例如,民營企業佔比極高,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杭州2023年有進出口實績企業1.7萬家,增加9.1%,其中民營企業1.5萬家,佔90.7%,進出口5096.9億元,增長8.4%,領先全市的水平;金華有進出口實績企業數量達1.6萬家,佔整個浙江省的14.6%,其中民營企業數量突破1.5萬家,民營企業進出口、出口、進口分別增長12.7%、11.5%、21.1%,分別佔全市總值的98.4%、98.2%、99.2%。
從全中國來看,民營企業連續5年穩居中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2023年累計進出口佔全中國外貿總值的53.5%。
基於如此高的民企佔比及其靈活性,兩座中國城市的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新業態的發展也表現強勁。2023年前11個月,杭州跨境電商進出口和出口額分別同比增長20.55%和25.75%。同期,金華市場采購出口增長19%,通過中國海關跨境電商平台出口增長52%,合計佔全市出口的59.2%,拉動全市出口增長10.6個百分點。此外,“義新歐”中歐班列開行2380列、增長4.9%。
提到金華,不能不提到金華市代管的縣級市、“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
據義烏海關統計,2023年義烏市進出口總額達5660.5億元,居整個浙江省縣(市、區)第一,同比增長18.2%。其中出口額首次突破5000億元大關,增長16.0%;進口增長38.7%。
以機電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金華市,更多受益於傳統產品出口的穩定增長。2023年,機電產品、勞密產品出口分別增長7.4%、17.1%。勞密七大類產品均實現增長,其中,箱包、鞋靴、塑料製品分別增長33.9%、25.9%、24.8%。
面對傳統市場貿易的下滑挑戰,這些地區的主要新興市場比重提升,歐美市場也趨於穩定。
2023年,美國、歐盟作為金華第一、第二大出口市場,全年分別增長5.3%和下降0.7%。金華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15.7%,高出全省7.5個百分點,佔全市進出口的57.4%;2023年,杭州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地區)進出口3500億元,同比增長7.8%,也高於全國增速5個百分點。
而中國傳統的老牌城市成都和重慶的排名均下降了2位,進出口和進口降幅均落入兩位數的負增長區間。
增速放緩,“朋友圈”調整
從全中國的數據看,2023年乃至今年的外貿形勢都是嚴峻複雜的。按美元計,2023年中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下降5.0%、4.6%和5.5%。
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日前表示,過去一年,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全球貿易整體表現比較低迷,外需疲弱對中國出口形成了直接衝擊。從數字上看,出口增速相比前幾年確實有所放緩。但更要看到中國的出口是在高基數上再創新高,不僅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也保持了份額的整體穩定,更在增長動能、區域格局等方面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
縱觀過去20年的外貿數據,2023年增速是2017年中國實現14.3%的增長高峰以來明顯的低穀;2009年、2015年、2016年,中國外貿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也出現過負增長。
中國外貿“朋友圈”和產品結構也在持續調整。按人民幣計的全中國進出口微增,說明近年來持續下降的歐美市場缺口,已經由新興市場訂單補足。
按照美元計,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從國別(地區)看,2023年美國仍然是中國最大的單一外貿市場,其次是日本和韓國;對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印度、沙特阿拉伯等國家增長較快。
從地區看,中國對拉美、非洲和大洋洲均實現了增長。儘管全年數據仍然下降,但2023年四季度中國對歐盟、美國進出口有所回暖,降幅收窄。